[摘要]中國勞動力成本,以每年5.8%的速度在上漲,但卻無法滿足這一增長趨勢。根據聯合國的調查報告,在中國勞動力成本占 GDP比重超過30%的背景下,2018年在國際貿易中,中國對韓國出口額同比增長了近10%。這一數據和上一年度比,大幅下降近20%。同時從2008年開始韓國在出口和進口中占到了主導地位。但今天我們卻看到他們所發(fā)生巨變的背后原因是什么?

1、韓國人均 GDP遠高于中國

韓國的人均 GDP是中國的三倍,韓國是中國的三倍。中國人均 GDP在2009年就已經達到14000美元,現在的人均 GDP是14000美元,離韓國近1000美元。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差距呢?這是一個非常驚人的差距,但是這不妨礙我們看到中國人越來越富,越來越有幸福感,越來越自信。

2、韓國的工資是在增加的

韓國是一個高度競爭的社會,在很多方面都有很強的競爭力。這就導致在我們看韓國招聘時,大部分崗位都被韓國人給“霸占”了,因為他們的工資比較高。而且隨著韓國人口結構變得老齡化,勞動力成本也上升了不少,很多外資企業(yè)更傾向于減少用工數量,從而提高人工成本。所以在韓國招聘時,很多外國公司往往會降低招聘門檻。而從實際情況來看,盡管韓國有很大一部分崗位因為薪資問題而被取消,但并不能阻擋他們招聘外國人才的熱情,從而不斷地擴大崗位數量。

3、中國人力成本高,但企業(yè)不愿意雇傭韓國人

中國勞動力成本已經超過韓國,主要原因是我國人口紅利逐漸消失。根據2012年中國的統計數據,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從2012年的8.06億下降到2018年的7.22億,占總人口比重從27.5%下降到26.7%。但與此同時,我國就業(yè)壓力卻在上升,從2012年起每年超過100萬的新增就業(yè)人口中,超過三分之一都來自沿海地區(qū)。尤其是沿海地區(qū),由于勞動年齡人口減少,很多人選擇移民勞動力成本低的國家和地區(qū)(香港、臺灣)甚至一些勞動力成本較低的國家(比如日本),以減輕勞動力成本壓力。

4、中國政府鼓勵企業(yè)“技術輸出”,以彌補海外技術人才的流失

今年1月1日,商務部發(fā)布了《促進海外高層次人才來中國創(chuàng)新創(chuàng)業(yè)的若干措施》,以更好地促進中國海外高層次人才在華創(chuàng)新創(chuàng)業(yè)。從內容上來看更加具有針對性,而不僅僅是針對特定行業(yè)。比如:在對留學生實行更加開放的情況下,中國企業(yè)會將一批員工“技術輸出”到外國留學深造。這樣做的目的一方面是讓世界看到中國的制造實力和國際競爭力,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彌補海外技術人才的流失。比如華為在去年9月份就將公司技術人員派駐到了印度班加羅爾,讓該公司獲得了一批當地熟練工人、專家人才;而蘋果與三星也已經開啟招聘計劃,招聘高素質員工充實研發(fā)隊伍。